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-04-11T10:46:25+08:00
再论旋转·
SO(3)和SU(2)·
这两个群是最简单的非平庸非阿贝尔李群, 然而不仅SO(3)可以表征三维空间的旋转, SU(2)也可以. 事实上, SU(2)是SO(3)的双覆盖群. 也就是说, 任意一个SO(3)的元素都有两个对应的SU(2)的元素. 但是, 两个群的李代数是一样的. 也就是说, 两个群的生成元是一样的. 但是, 两个群的元素是不一样的. 一个SO(3)的元素是一个旋转, 一个SU(2)的元素是一个幺正矩阵.
一个核心的观点是用一个二维矩阵来表示三位空间中的任意矢量:
R=r⋅σ^=(zx+iyx−iyz)
这个矩阵 R 的性质如下:
detR=−(x2+y2+z2)TrR=0R=R†
于是任意一个作用在 R 上的连续线性变换都不会改变其行列式、迹和厄米性质. 如果线性变换是幺正的, 它对 R 的作用是保持行列式和迹不变的. 可见任意一个二维的幺正矩阵都可以表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旋转.
一个 spin 1/2 的旋转矩阵可以写成
D1/2(R)=Q0+iQ⋅σ=(Q0+iQ3iQ1−Q2iQ1+Q2Q0−iQ3)=(a−b∗ba∗)
而行列式为 1 要求 ∣a∣2+∣b∣2=1. 这两个参数被称为Cayley-Klein参数. 它们和 (n^,ϕ) 的关系为
a=cos2ϕ−isin2ϕcosθb=−ie−iφsin2ϕsinθ
需要注意的一点是:矩阵 D1/2(R) 是转动群 SO(3) 的双值表示.
欧拉转动·
经典力学中, 旋转可以利用三个欧拉角表示: γ,β,α. 有
R(α,β,γ)=Rz′(γ)Ry′(β)Rz(α)
特别注意 β 角是关于本体 y 轴的旋转角度, 而不是大部分经典里学书里的本体 x 轴. 实际上这来源于泡利矩阵的定义问题, σy 是纯虚矩阵, 这一特性使得 β 角定义在 y 轴上更加方便.
在寻求化简得路上, 很幸运地, 我们有关系式:
Ry′(β)=Rz(α)Ry(β)Rz−1(α)
这一关系式的图解如下:
这样欧拉转动的表达式可以写成:
Rz′(γ)Ry′(β)Rz(α)=Rz(α)Ry(β)Rz(γ)
于是
D(R)=e−iαJze−iβJye−iγJz
于是转动矩阵写为
Dmm′j(R)=⟨jm∣D(R)∣jm′⟩=e−iαmdmm′j(β)e−iγm′
其中
dmm′j(β)=⟨jm∣e−iβJy∣jm′⟩
SU(2)的不可约表示与施温格振子模型·
群的不可约表示·
对任意群, 其元素 (g1,g2⋯) 是 K 维空间中的矩阵Mk(g)满足复合律:
Mk(g2)Mk(g1)=Mk(g1g2)
构成群的表示. 如果存在一个幺正变换 U 使得对任意 g 有
U†Mk(g)U=[Mm00Mn]
即使得 Mk 能被约化成分块对角的形式, 那么这个表示就是可约的. 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幺正变换, 那么这个表示就是不可约的.
对于群SU(2), 它具有 (2j+1) 维表示, 作为角动量本征值 j 的转动群. 也就是说群的维数和群的表示维数是两个概念. 如果一个群所有的不可约表示都已知, 则群的任意一个变换都是可以从这些不可约表示中构造出来的.
于是,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利用SU(2)的"最小"不可约表示, 也就是 j=1/2 的表示, 来构造出SU(2)的所有其他维表示.
在正式进入施温格振子模型之前, 我先断言: 谐振子满足SU(2)的对称性. 这一断言是由观察两者的李代数得出的. 在SU(2)的二维表示中, 泡利矩阵构成三个算符: σ±,σz. 在谐振子中, 则是 a,a†,N. 它们满足的对易关系相同. 于是可以断言谐振子具有SU(2)的对称性.
施温格振子模型·
经过了前面的铺垫, 现在直接开始讨论施温格振子模型. 考虑两个无耦合的谐振子, 它们构成态:
∣n+,n−⟩
其中 n+,n− 分别是两个谐振子的量子数. 即
N+∣n+,n−⟩=n+∣n+,n−⟩N−∣n+,n−⟩=n−∣n+,n−⟩
还有
a+†∣n+,n−⟩=n++1∣n++1,n−⟩a−†∣n+,n−⟩=n−+1∣n+,n−+1⟩
和
a+∣n+,n−⟩=n+∣n+−1,n−⟩a−∣n+,n−⟩=n−∣n+,n−−1⟩
真空态自然由
a+∣0,0⟩=0a−∣0,0⟩=0
定义.
现在我们构造
J+=ℏa+†a−J−=ℏa−†a+Jz=2ℏ(N+−N−)
很明显它们给出的是通常角动量之间的对易关系. 再定义总 N 为
N=N++N−=a+†a++a−†a−
于是
J2=Jz2+21(J+J−+J−J+)=2ℏ2N(2N+1)
现在来观察 J± 和 Jz 的作用:
Jz∣n+,n−⟩=2ℏ(n+−n−)∣n+,n−⟩
J+∣n+,n−⟩=ℏn−(n++1)∣n++1,n−+1⟩
J−∣n+,n−⟩=ℏn+(n−+1)∣n+−1,n−+1⟩
注意到所有的操作都保证 n++n− 不变. 就像角动量的升降算符保证 j 不变一样. 于是我们做替换:
n+→j+mn−→j−m
则
n−(n++1)→(j−m)(j+m+1)n+(n−+1)→(j+m)(j−m+1)
还有
ℏ22n++n−(2n++n−+1)→ℏ2j(j+1)
利用 j,m 表示这些态, 而不是原来的 a+,a−, 得到
∣j,m⟩=(j+m)!(j−m)!(a+†)j+m(a−†)j−m∣0⟩
总的来说, 一个角动量量子数与磁量子数 j,m 的系统在旋转变换下的性质可以用 2j 个自旋1/2的粒子来模拟.
换一个思路, 其实在自旋1/2中:
D21(a,b)(u1u2)=(au1+bu2−b∗u1+a∗u2)
想要构造 j 的表示, 就是构造多项式 u1pu2q 符合 j 的旋转变换. u1 的变换和 ∣21,21⟩ 一致, 则 u12j 的变换和 2j 个 ∣21,21⟩ 的积一致, 也就是 ∣j,j⟩. 再考虑一个一般的转动会保持 j 不变的情况下产生所有的 m. 而 u12j→(au1+bu2)2j 是一个 2j 次多项式, 即 p+q=2j. 进一步考虑 u2 的变换, 得到 p−q=2m.
则一个态 ∣k,m⟩ 可以写作(注意这里只是数学上的等效)
Φjm=cjmu1j+mu2j−m
相应的角动量算符构造如下:
J+=ℏu1∂u2∂J−=ℏu2∂u1∂Jz=2ℏ(u1∂u1∂−u2∂u2∂)
还有常数 cjm:
cjm=(j+m)!(j−m)!1
最终结果
Φjm(u1,u2)=(j+m)!(j−m)!u1j+mu2j−m
转动算符的显式表示·
延续刚才的第二种思路, 利用
∣j,m;R⟩=DR∣j,m⟩=m′∑∣j,m′⟩Dm′mj(R)